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海峡法治在线-法制今报7月2日讯(王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福州市司法局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入手,自加压力,立说立行,坚决畅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焦点问题 边学边改
长期以来,医患关系都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福州市司法局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着眼,抓好学习教育,强化群众观念,及时化解了一起又一起医患矛盾纠纷。
2014年3月,一名外地来榕求医的患者因“双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某医院就诊后失明,引发医患纠纷,向市医调中心求助。医调中心考虑到患者的特殊情况,迅速指派调解员,按照“调解线路图”,启动医学专家会商机制,及时介入调解。经综合分析判断,认为患者的失明系自身糖尿病发展所致,与医方诊疗无直接因果关系;但医方在诊疗过程中存在不足,应对患者提出的诉求予以考虑。
有了初步结论后,调解员马上约请医方到中心。在数小时的协调过程中,调解员对诊疗过程进行全面分析,指出院方在术前病情告知及预后情况告知方面存在不足。经过充分沟通,医方表示愿意全力配合调解员的工作,给予患者适当的补偿。同时,调解员考虑到患者家住外地又行动不便,多次通过电话与患者联系,向其解释自身疾病与失明的关系,望其了解缘由,解开心结。3月14日,中心组织医患双方面对面调解,终于促成医患双方达成共识,签订了调解协议。
这起医患纠纷的解决只用了短短一周的时间,但就是为了这一个案件,市医调中心指派了5名调解员,邀请了6位专家,进行了5次讨论,召开了3场专家会商,组织了2次现场协调。正是这一个个具体的数字,展现出了福州市司法局为民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信心。正如市医调中心周在祥主任所说:“医调中心就是要为化解医患纠纷提供方便快捷的途径,这是群众的期待,也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热点问题 立说立改
坚持开门搞活动,虚心听意见是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鲜明特点。福州市司法局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电话征询、设置意见箱等多种形式,“面对面”与“背靠背”相结合,广泛征集服务群众、服务对象、基层单位意见和建议,截至目前共收集、查摆出意见建议58条,局党组按照立说立改的要求,一项一项地查,一件一件地改。
在法律援助受援人员征求意见座谈会上,群众提出:要继续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服务和维权力度。为此,市司法局采取“三项举措”,切实把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落到实处。
畅通维权绿色通道。福州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农民工人数已达154万人,约占福州市人口总数的21%。做好农民工的法律援助,有效解决农民工打官司难的问题,是局党组的整改热点。一是进一步扩大农民工法律援助的受案范围,放宽对农民工法律援助免予经济困难审查标准,对情况紧急或者即将超过诉讼时效的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先行受理,事后补办手续,提供“即审查、即受理、即指派”的一站式快捷服务;二是创新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举措,对于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但情况特殊、行动不便或者重病重伤的农民工,市中心启动特殊绿色通道,由律师上门受理法律援助申请、办理委托手续;三是拓宽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在福州市各劳动仲裁委员会设立联络点,发放便民联络卡,对于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申请人由仲裁委引导至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在第一时间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拓宽援助受理站点。根据群众需求,福州市在市、县、乡、村四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的基础上,又将法律援助的申请受理点延伸到市中院及五城区和福清市人民法院;驻点法院法援律师值班接待时间,也由原来的每周2天改为每周5天,实行工作日全天开放接待。同时,还制作了印有“全市各法律援助服务站点线路图”和电话联络方式的宣传册和小卡片,放置在法院、人社局、青年驿站等群众易于获取的地点,扩大宣传面。
健全质量监督体制。福州市司法局调整制作了《福州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表》,在一定的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办案律师业务素质进行定性分析,同步跟踪律师办案进程。2014年4月,市法律援助中心被司法部确定为全国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试点单位,进一步促进了福州市法律援助为弱势群体服务质量的巩固和提升。
接受廉政警示教育 重点问题 边整边改
“您好,这里是福州市社区矫正监控指挥中心,请报出您身份证的后6位数,请问您当前所在的位置?”这是监控指挥中心在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实行手机定位抽查。福州市社区服刑人员数量大、增长快、结构复杂,目前全市在矫人员占全省在矫总数的1/6。如何做好这类特殊人群的教育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始终是局党组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边整边改的重点。
规范执法程序,严格执法手段。局党组着力抓好科技监管这篇文章,构建起“六位一体”的科技监管机制。严把“入口关”,规范县级社区服刑人员交付接收中心配置,安全门、隔离栅栏、面部识别仪、指纹采集机、电子监控室等硬件设施统一按标准装备,强化入矫的严肃性。严把“监管关”,建立市、县、乡三级监控平台,对全市社区服刑人员实行手机定位抽查、轨迹分析,随时跟踪、通报查验情况,强化日常监管。严把“签到关”,试点使用人脸指纹考勤机,防止社区服刑人员日常报到、社区服务、集中教育时冒名顶替情况发生,堵塞管理漏洞。严把“走访关”,为工作人员配备集摄像、拍照、录音等功能于一体的执法记录仪,预防恶意投诉、暴力抗法等问题发生。严把“严管关”,对经警告2次仍不服从监管的社区服刑人员实行严管,配制手腕式全天候定位设备,增强刑罚执行的震慑力。严把“监督关”,升级社区矫正信息管理视频系统,实现市、县两级司法局对基层司法所开展宣告、学习教育、社区服务等社矫工作情况的远程监控和实时录像查证,从严监督管理。
提升管控水平,抓好教育帮扶。该局改变以往单一的“说教”方法,采取心理矫治、红色教育、警示教育、社区服务激励等多种矫正教育形式,进一步增强矫正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如:在市曙光教育服务中心和县级教育管理中心,对新入矫社区服刑人员实行为期3天的集中教育,让他们第一时间知悉相关规定和政策,端正在刑意识;建立心理咨询室,聘请二级心理咨询师,定期为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心理矫治;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旁听法庭审判,到监狱开展警示教育;率先在全省建立未成年人社矫对象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先后有近百名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学成电工专业毕业。
强化制度建设,管理有章可循。今年以来,该局先后制订、修订、补充、完善了近70余件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在全省率先与公安部门联合制定警务协作机制,有效解决收监执行难题,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共同制定《关于社区服刑人员超过规定报到时间和脱管时间认定问题的通知》,解决各地收监执行时间标准认定不统一问题;制定出台精神病、职务犯罪人员监管办法,加强对这两类人员的管理,促进社区矫正执行的公平公正;制定“社区服刑人员违反社区矫正监督处罚办法”、“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暂行办法”,树立社区矫正的权威性和震慑性。
“为民务实清廉”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活动开展以来,福州市司法行政系统坚持把深入学习、查摆问题、解决问题贯穿始终,突出一个“实”字,主动转变工作作风,强化群众观念,增进群众感情,以一项项务实为民的整改行动,让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司法行政系统的新风貌。 |